由一群離退休老職工創(chuàng)辦的西安鐵路文化藝術研究會,自1989年9月成立以來,編輯《清秋》畫刊36期,會員出版書籍32本,4人被西安市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授予“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獎項——

春風暖,百花香,桑榆未晚霞滿天。

4月8日,西安鐵路文化藝術研究會的會員代表來到咸陽市,走進興平養(yǎng)路機械廠,在這里召開2017年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暨《清秋》畫刊21屆年會,為“文化下基層創(chuàng)作基地”掛牌。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們文研會一路走來幾起幾落,堅持到現(xiàn)在真不容易。會員們聚在一起,創(chuàng)作、采風、研討,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尊!81歲的程代才朗聲笑道。

程代才是西鐵文研會副會長、《清秋》畫刊總編,為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他和一些老會員見證了西鐵文研會28年的發(fā)展。

一批“文化養(yǎng)老”的碩果

4月的興平,春風蕩漾,春意盎然。一群精神矍鑠的文學藝術者因共同的志趣而聚首,交流創(chuàng)作體會,共享伏案耕耘的累累碩果。

“請獲獎作者上臺領獎。”4月8日11時許,在養(yǎng)路機械廠二樓一間會議室里,2016年出版新書的9名作者受到表彰獎勵,有《社火隨想》的作者鞏德順、《親戚》的作者孫天才、《盥蒙雜記》的作者焦仁貴、《傳承》的作者丁昆、《你若回眸我便月光傾城》的作者卜丁建萍、《辭賦集》的作者郭文元、《歲月心影》的作者王丁正、《詩詞楹聯(lián)集》的作者王平和《文集》的作者勝榮。

會議上,西鐵文研會向養(yǎng)路機械廠贈送了多幅書法、繪畫作品。74歲的周明智創(chuàng)作的雄雞神氣十足,深受職工喜愛。為“文化下基層創(chuàng)作基地”揭牌后,與會人員赴勉縣、臨潼采風,全程有醫(yī)護人員隨同,對高齡老人給予悉心照顧,創(chuàng)造了利于研討、創(chuàng)作的良好環(huán)境。

西鐵文研會創(chuàng)辦者之一的程代才介紹,到今年4月上旬,文研會共編輯《清秋》畫刊36期,其中20期為自籌資金出版;組織采風活動29次,送書畫作品到鄭州、長沙、武漢、寶雞等地;會員出書32本,其中,孫天才的《風追司馬》獲得中國散文學會第七屆冰心散文獎,焦仁貴10多次獲得全國報刊雜文大賽獎,胡忠斯參與編輯的《抗美援朝鐵路工程搶修史》在全路獲得優(yōu)秀獎,王丁正退休后,花了8年時間出版詩集《老陜老陜》。此外,骨干會員還到西北大學、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等地授課,和年輕學子面對面交流,暢談文學、書法、繪畫等藝術創(chuàng)作體會。

欣聞2017年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暨《清秋》畫刊21屆年會召開,顧問鞏德順稱贊道:“清秋二十載、馨韻透長安。”畫刊編委會委員王向東認為,西鐵文研會的發(fā)展從小到大、從離退休職工拓展到在職人員、從交流研討到作品在全國獲獎,得益于一群志同道合、默默耕耘的文學愛好者,提供了發(fā)展的群眾基礎;得益于西安鐵路局各級組織堅持“文化養(yǎng)老”理念,提供了發(fā)展的組織基礎;得益于一個千方百計為文研會服務的骨干會員團體,提供了發(fā)展的核心基礎!

一個老有所為的平臺

身板硬朗的程代才侃侃而談,回憶起西鐵文研會的成立過程。

1989年8月,西安鐵路地區(qū)幾位熱愛寫作的老同志商議,準備成立一個文學團體,組織大家一起創(chuàng)作,開展研討活動,豐富離退休生活。這一想法得到西安市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的大力支持,老同志們立即打報告,被西安市文聯(lián)和西安市民政局批復后,于當年9月28日成立了西安鐵路文化藝術研究會。

程代才講道,西鐵文研會的宗旨是活躍黨的文化事業(yè),不以盈利為目的,屬于一個自籌經(jīng)費的群眾團體。成立之初,他們靠骨干會員義務奉獻時間、物力和財力。86歲的副會長劉之凡是創(chuàng)辦西鐵文研會的元老之一,他盡心盡力地策劃組織采風活動,多次幫助會員聯(lián)系出版單位出書。而另一位創(chuàng)辦者劉純德義務貢獻了兩間辦公室和書桌、椅子、床鋪,使西鐵文研會有了辦公場所。

后來,西鐵文研會創(chuàng)辦了《清秋》畫刊,專門反映離退休老年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追求,為熱愛文學、繪畫、書法等創(chuàng)作的同志搭建平臺,在畫刊上展示他們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離退休生活。

西鐵文研會屬于群眾性組織,自籌經(jīng)費,無權無財,前20期《清秋》畫刊的出版費用全靠編輯部自籌。在最困難的時刻,副會長梁成先后個人出資5.6萬元,支持《清秋》畫刊編櫻副會長李永樂給西鐵文研會贈送了100余幅書法作品,并在銅川市耀州區(qū)組織接待會員采風、調研6批次。副會長蘇連喜將自家的房子貢獻出來,供會員寫作、調研。畫刊編委會主任高坊多次組織書畫家到寶雞市、漢中市略陽縣采風,并想方設法籌資支持畫刊印發(fā)工作。前兩年,編委黃兆寶帶來兩臺電腦和打印機,幫助作者打印文稿,改善了編輯部的辦公硬件環(huán)境。

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每期《清秋》畫刊出版后,年過七旬的外聯(lián)部主任董瑞芳東奔西跑,義務送書;寶雞、安康、臨潼等地的片長趙平艷、張勝軍、蔣偉茂、孫長泰等人除組織好相關采風活動外,還將每期畫刊及時送到讀者手中。

如今,西鐵文研會人氣旺、人才盛,有會員100多名,來自北京、云南、河南、廣東、陜西等地,絕大部分為離退休老同志。其中,會員孫天才出版了3本散文集,是全路獲得冰心散文獎的鐵路作家,他希望通過寫無遮蔽的散文、敞亮的散文、本真的散文,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塊“根據(jù)地”。4月6日,在西安市文聯(lián)“追趕超越”文藝工作現(xiàn)場會上,他獲得了2015至2016年度“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成為西鐵文研會第4位獲得市文聯(lián)表彰的會員。

一群老有所尊的文學藝術者

在西鐵文研會一間辦公室,一面墻壁上掛著《柒旬賦》,作者程代才說,此文的點睛之筆在結尾:“細思人生,發(fā)憤為本。酒不可貪,色不可迷,財不可求,氣不可生,賭不可參,人不可辱,友不可虛,事不可假。心清水濁,山矮人高!

程代才出版了《我從基層來》等5本書籍,曾是西北大學大唐研究所的客座教授,為大學生們講授文學課,每次授課時教室里都座無虛席。會員們稱他“老小伙兒”,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仍像20多年前一樣,坐不住,睜開眼就往外跑,給文研會辦事,為會員們辦事。他說:“因為練成了‘銅頭、鐵嘴、蛤蟆肚子、飛毛腿’,才保證了文研會的發(fā)展!

“回眸八十載,無愧我身心。跋涉人生路,歡樂有艱辛”,來自辦公室另一面墻壁上的《回眸八十春》,作者胡忠斯生于1927年,現(xiàn)已90歲高齡,是西鐵文研會會長。20多年來,他努力推進西鐵文研會工作,定期開展研討活動,激發(fā)會員創(chuàng)作熱情,自己還撰寫出版了《豐碑》《生命線》《鐵血動脈》等多部書籍。

已出版了4本雜文集的焦仁貴是全國雜文學會聯(lián)誼會委員、陜西省雜文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雜文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清秋》畫刊副總編,從1978年開始堅持雜文創(chuàng)作至今,39年不間斷。寫作之余,他組織領導陜西雜文學會的日常工作,連續(xù)3年主辦陜西、西部地區(qū)和全國“世強杯”雜文征文大賽,主編了西部地區(qū)首張雜文報《西部雜文》,創(chuàng)辦了《河漢》雜文雜志,編輯出版了會員作品集《秦風》《陜西雜文精遜等。

西鐵文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清秋》畫刊執(zhí)行總編鄭子云主攻隸書、水粉畫和粉筆畫,他的兩幅作品在2010年首屆中國“兵馬俑”杯國際書畫大賽中分別獲得銀獎和銅獎。他在主編《清秋》第30、31期合訂本時,不辭勞苦,收集核實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資料,和總校對王勛先后5次校核內容,畫刊出版后,被陜西省國家圖書館等多家單位收藏。

西鐵文研會的會員們因為熱愛文學藝術事業(yè)走到一起,骨干會員往往身兼數(shù)職,作為創(chuàng)作者,他們勤奮耕耘,悉心鉆研,撰寫精品力作,收獲快樂。

圖中書法作品由西鐵文研會會員創(chuàng)作。

本文圖片由黃兆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