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釋國學 歷史挺好看
■黃吉飛
草根出書并不新鮮,但當手捧厚厚的兩本《國學三千年:這個歷史挺好看》(以下簡稱《國學》)時,我還是有一絲驚訝與贊嘆。這本書涉獵的題材有些艱深,似乎應該出自專家學者等大家,而不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鐵路工人之手。
乍看意料之外,細咂情理之中。在學術方面,作者的確起點很低——初中畢業(yè)后考取了一所四年制鐵路中專,學的還是跟國學不搭界的工科。參加工作后,作者參加了自學考試,自學中文。拿到本科畢業(yè)證后,他又做出了一個讓人跌破眼鏡的“壯舉”——報考北京大學古典文學碩士研究生。雖最終未能如愿,但正是這段懸梁刺股的經歷,讓他的國學知識有了積淀,實現了破繭成蝶的飛躍。
什么是國學?名家有諸多定義,在作者看來,國學是“國人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等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歷代史學著作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這的確是一個博大精深、紛繁復雜的“大觀園”,而我們絕大多數國人,在這個稀世“寶庫”面前,卻是不折不扣的“劉姥姥”。因為在普通人面前,橫亙著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文言文。特別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被束之高閣的國學,更是“高處不勝寒”。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國學要想“飛入尋常百姓家”,就必須食點兒人間煙火。
草根與國學結緣、與地氣相連,背后是作者煞費苦心的三張牌。
通俗是《國學》打動讀者的首張牌。作者在書中闡釋墨家的“兼愛”“非攻”時,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都是兄弟,別打啦’。通俗化的表述讓國學接了地氣,讓人頓感親切有加。
幽默是作者打出的第二張牌。如果說通俗讓《國學》接了地氣,那么幽默帶來的愉悅感讓該書得到了極高的“回頭率”。在評價沈約(《宋書》作者)時,幽默中透著戲謔——“詩文這東西往往是這樣,本來作者很有才華,可后來發(fā)言吐論往往開始不接地氣,寫的文章可讀性就差”,借用音樂學家錢仁康的話來說就是“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靈性中間”。
作者的第三張牌是新潮。書中大量使用受年輕人喜歡的網絡語言,對接了網絡達人的閱讀習慣。
《國學》的作者尹正平是我多年的同事、朋友,和我一樣生于農村、長于農村,通過不斷奮斗實現了夢想。時光悄悄地磨蝕著我們的棱角、激情和意志?少F的是,正平并沒有消沉,他依然在堅守著自己的理想,勤奮讀書,并沿著在別人看來有點固執(zhí)的路,矢志不移、壯志不改地獨行著。這其中的孤獨寂寞、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
厚積而薄發(fā),正平至少用了20年的時間在寫這本書。在當今信息社會,我真的不知道,在琳瑯滿目的書架上有多少書如《國學》這樣是用20年的時光來完成的?食材好,廚子的手藝沒得挑。從這個角度而言,這無疑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如同它的作者——樸實且厚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鐵路資訊
- 農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09
- 這一年,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09
- 京張“四電”通過初驗08:08
- 鐵路新裝備拉動“公轉鐵”08:07
- 推進安全生產整治有新招08:06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