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火車大多數(shù)都不實行對號入座,不過,為了便于一些有高端需求的旅客乘車,鐵路也開行了部分對號入座列車。這些車人各一座,車廂里也不擁擠,但是票價很貴,一般只有有錢人才能坐得起。

首都特快是中國最早實行對號入座制度的列車,運行于南京和上海之間。首都特快是追求速度的產(chǎn)物。早期的滬寧鐵路全程運行時間在8個小時左右,此后時間不斷縮短。在首都特快開通前,滬寧之間已經(jīng)開通了“飛快車”,全程運行時間縮短至5小時50分。1936年,鐵道部命令京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抓緊籌備在滬寧間開行時速更快的列車。經(jīng)過多次試驗,最終將運行時間縮短至4小時50分左右,時速80公里。

新的列車命名為首都特快,于1937年1月1日正式開通運營。列車途經(jīng)上海、吳縣、無錫、武進、鎮(zhèn)江、南京六站,其余小站均不停。

除了速度快,首都特快最大的特點是實行對號入座,這是中國鐵路破天荒式的創(chuàng)舉。根據(jù)1937年1月鐵路制定的《首都特快訂座辦法》,首都特快的對號入座是這樣實現(xiàn)的:“首都特快車內(nèi)座位,一律編列號碼,并由車站免費發(fā)行座位票,票上印明座位號碼,于旅客購票時隨同客票發(fā)給座位票,由旅客持票乘車對號入座。此項座位票即作為旅客已經(jīng)訂座之證明!笨梢钥闯觯(dāng)時的辦法是在出售普通車票之外,再搭配印有座位號的座位票,配套使用,這與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鐵路采用的對號入座辦法已基本一致。首都特快的票價和其他特快車一樣,并不加價,這顯示了當(dāng)時的鐵路部門想要全面實行對號入座的努力。

首都特快是鐵路發(fā)展的一大進步,只可惜生不逢時,幾個月之后,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上海、南京等地很快淪陷,鐵路的這一進步化為烏有?箲(zhàn)勝利后,鐵路線上出現(xiàn)了很多對號入座列車,原因就是當(dāng)時的火車實在太擁擠了。由于車少人多的矛盾加劇,所有車廂都變得擁擠。一些有錢人不能通過多花錢換來更舒適的乘車環(huán)境,社會迫切需要一種更貴更高級的列車,對號入座列車應(yīng)運而生。

翻看歷史資料,各鐵路部門開行對號入座列車的原因大部分是避免擁擠。如1946年2月,平津間開行對號入座列車:“據(jù)天津東站公告稱,為便利平津間旅客免受擁擠起見,自本月十五日起,特將原有第五零一、五零二次客車,改為第一、二次對號入座特別快車!苯蚱骤F路天津到滄州段也于同年11月開行對號入座列車,公告稱:“津浦路一段由天津至滄州間旅客,近來甚為擁擠,局方為謀乘車方便起見,特將原有第九十次特快車自即日起改為對號入座特別快車!

對號入座列車出現(xiàn)伊始,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新生的事物。1946年的《益世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對號入座車上的笑話》,反映了旅客最初接觸這種列車時的新奇與陌生。一位軍官第一次搭乘平津間對號入座列車,車僮熱情地上前幫助找位子,誰知這名軍官很傲慢:“我自己會,不用你管!笨墒撬谲噹飦砘匮惨暳藘苫,還是沒找到自己的座位。他氣憤地找來車僮質(zhì)問:“怎么沒有這一號呢?我的票是270!避囐啄眠^票來一看,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車票上的“2708”號是車票的編號(車票編號從0000-9999表示印刷的序號),并不是座位號,他告訴軍官,車票上的“甲24”才是座位號,軍官恍然大悟,紅著臉走向自己的座位。

對號入座列車與普通快車相比,要加收一定的“對號車費”,票價要貴不少,因此坐對號入座列車在當(dāng)時是有錢人的象征。一篇文章寫道,想坐得舒服又快,可以坐“太湖號”,“但票價比原來高出八倍”。這一點與抗戰(zhàn)前開通的首都特快根本不同。

一名在杭州站工作的鐵路職工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乘坐不同列車的旅客,待遇大相徑庭。乘坐慢車的旅客到站后往往提著一大堆行李,人力車夫懶得上前攬客;乘坐特快列車到達車站的旅客,出站后人力車夫立即簇擁上前;而搭乘“錢塘號”“西湖號”這兩個對號入座列車的旅客,一般都會有汽車來迎接,嗚嗚幾聲,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