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目,你一定會驚訝,韓國女總統(tǒng)和中國鐵路女工——怎么可能是朋友呢?

沒錯,我與她相隔萬里之遙,甚至未曾謀面,卻知道她成長和經(jīng)歷的每個有意義的事件:她父母的愛情、弟弟妹妹,她的夢想、快樂和痛苦……甚至超過我對好友和閨蜜的了解。

《絕望鍛煉了我—樸槿惠自傳》這本書的前五分之四的內(nèi)容是她從小到大的經(jīng)歷,后五分之一的內(nèi)容是她的外交生涯。她不僅是一名雷厲風行的女政客,也是一位有豐富細膩內(nèi)心的感性女人。

二十二歲之前,她跟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有著平靜溫馨的生活,她的童年會使讀者想到自己的童年,一樣的普通和充滿美好回憶。父母的愛和母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使她在耳濡目染下,養(yǎng)成了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

“母親即使搬家,也會將屋子打掃干凈,并給下一位入駐的人家準備好滿滿的米缸和充足的煤炭……”樸槿惠繼承了母親為他人著想、多為他人行方便、善待他人的慈心和愛心,在從政生涯中,一直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為解決百姓的疾苦而事事關心,大至國與國之間的共同發(fā)展,小至身邊女職員孩子的托管……事無巨細、無微不至。

“從小母親就對我們耳提面命‘不可以向別人炫耀你所擁有的東西! “擁有別人沒有的貴重東西,對孩子的教育并無益處。貴重的玩具對他們而言是不必要的奢侈品……”母親的低調(diào)、樸實、內(nèi)斂和不讓人產(chǎn)生特權意識的教育使她健康平安的成長,并未因一國公主的身份而變成養(yǎng)尊處優(yōu)、頤指氣使,濫用地位和權利的寄生蟲。

“父親常常不在家,家里的維修工作都是由母親一手包辦……”這使我想到了我們鐵路人的家屬,對于丈夫常常要出差的工作特性,家屬們都是一手包辦了所有的家事——獨立自強,這也是我們鐵路人家屬和中國女性所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成績好壞沒有關系,重要的是每時每刻都要心術正直!边@句母親叮囑的話使樸女士擁有正確的“三觀”,在從政期間面對很多不利因素時:比如沒有選舉資金;對手花錢買選票的不正當競爭;能夠享受不參選也有保障名額的特殊待遇時……仍選擇用自己的實力和誠意去獲得支持和選票。正念為公,邪念為私。人非圣賢,有小缺點小瑕疵可以理解。但若事事有私心,時時存邪念,一定不會走得太遠。俗話說:“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沒有正念和德行的能力越大,越是壞事,只會成為害群之馬,小會害人害已,大會禍國殃民。若只想要權利利益,卻不履行責任,遲早會被人唾棄。所以權利于而有正念的樸女士是為民眾謀福利,而不是為達到個人私利而享受的。她把大韓民國的發(fā)展和人民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當成終身的責任。正如習主席在《樹立五種崇高情感》一文中寫到“胡錦濤同志多次要求廣大學員干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庇纱丝梢,受人尊敬的領導人都是以正念為公,所以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愛戴。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一篇文章是《沉默的時間,一切都會事過境遷》,是樸槿惠十八年的隱居生涯中的一個小故事:她獨自一人去走訪,路過一個村子,村里的大嬸們并不知道她的身份,卻熱情地邀請她吃煮面條,在大家猜測她身份時,一位陌生的老奶奶認出了她,及時幫她隱瞞,為她解圍。她離開時,老奶奶還特意追上她安慰鼓勵,最后拿出自己的一點錢硬要給樸女士當零用錢,把她當成自己的孫女般疼愛。

這個小故事讓人不禁感慨萬千。

善行和德行就是這樣的因果,如星云大師所說“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靜行致遠!背ヒ粋人的身份地位豪宅名車名牌等一切外物,內(nèi)在還有什么優(yōu)秀品質(zhì)讓人敬仰愛戴?也許身份會讓人敬畏,地位會讓人顧忌,但顧忌和敬畏只是表面現(xiàn)象。外物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了身份,丟了地位,沒了錢財?shù)韧馕,誰還會從心底真正對一個人產(chǎn)生認同尊敬?樸女士能在痛失雙親、跌落谷底、一無所有時,還依然能被人善待,被陌生老奶奶愛護,就是因她的父母曾用心愛民的善行。

英國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菲利普·肖特的著作《毛澤東傳》提到:教育一個男人只是教育一個人,而教育一個女人,就是教育一個家庭。

樸槿惠能成為一國元首與母親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可見教育和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而教育不僅是父母、學校、環(huán)境影響這幾種途徑,書籍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我與樸槿惠總統(tǒng)雖未謀面,卻與她促膝談心,夜談至深,就因我讀她用心寫的自傳,她給我的精神食糧不亞于我的良師益友。她給我力量,給我勇氣,給我面對困難時的解決辦法,也告訴了我很多身邊人不能告訴我的智慧。

我們可能暫時沒有能力去改變生存的環(huán)境和身邊人的陋習,但有選擇朋友的自由。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人物,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古圣先賢的智慧,都可以從書籍的閱讀中汲齲而教養(yǎng)和德行也是在好書的閱讀中潛移默化的發(fā)生著變化,它會使人摘掉有色眼鏡,用正確的“三觀”改變扭曲錯誤的認識,不再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事物產(chǎn)生迷惑,從而去追求真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