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曉丹本報通訊員譚瑞杰
圖一為兩件文物封面均為紫紅色,鉛印,線裝,整體保存完好,在中國鐵道博物館第二批文物定級時被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圖二為線路勘測人員
1903年,清政府頒布 《鐵路簡明章程》,允許商股興辦鐵路之后,地方集股修筑鐵路的熱情空前高漲,廣東尤其踴躍。這是因為廣東省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較早,在南洋和美洲各地的華僑眾多,他們熱愛祖國,得知可以民間修筑鐵路多愿投資于鐵路,紛紛匯款回國,所以廣東省境內的粵漢、新寧、潮汕鐵路和福建省的漳廈鐵路大部分資本都是他們投入的。
說到新寧鐵路,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新寧縣人、曾經參加過美國筑路工程的陳宜禧。19世紀60年代,美國第一條橫貫中西部大陸的、由聯(lián)合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兩家鐵路公司從東西兩端動工修筑的鐵路工程中,有很多華工參與,其中不少華工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陳宜禧在美國從事鐵路修筑工作長達4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清政府的 《鐵路簡明章程》一頒布,陳宜禧便與旅美華僑商議集股修筑家鄉(xiāng)鐵路,他們認為從新寧至廣州間人口稠密,應建鐵路以利交通。
于是,1906年1月,陳宜禧回國便向清政府申請設立商辦新寧鐵路公司,自任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他還提出了 “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的三不主張,提倡 “以中國人之資本,筑中國人之鐵路;以中國人之學力,建中國人之工程;以中國人之力量,創(chuàng)中國史之奇功!”他的這個倡議得到家鄉(xiāng)人民及旅外僑胞的強烈支持。清政府批準后,鐵路6月即開始動工修筑。
為保證新寧鐵路修筑順利進行,陳宜禧等人除了向美國華僑籌集了一大筆資金外,商辦新寧鐵路公司還面向廣東省各界籌集資金。中國鐵道博物館館藏 《商辦廣東新寧鐵路股份簿》和 《商辦廣東新寧鐵路公司息折》 (以下簡稱 《股份簿》和《息折》)就是清宣統(tǒng)元年 (公元1909年)9月3日新寧鐵路修筑期間,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佛山堡白鷺村村民唐占原認購的5份銀25大圓 《股份簿》和 《息折》。
該線路采取分段施工、分段運營的辦法。鐵路沿線為平原地帶,港汊較多,都用木橋。斗山至公益段1906年5月30日動工,1909年5月15日竣工并開始運營;公益至新會段1909年12月動工,1911年9月竣工并開始運營;新會至北街段1911年2月動工,1913年8月竣工并開始運營。支線從新寧縣城至白沙,長28.6公里,1917年動工,1920年完工。干支線共長133公里。
為了表彰陳宜禧的功績,商辦新寧鐵路公司海內外股東及臺山縣各界人士特為他鑄造了一尊銅像,立于臺城站前,以紀念他主持修筑新寧鐵路一心為路、不畏艱辛的精神。銅像于1920年5月白沙支線通車典禮上揭幕。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不久,該線遭到空襲破壞,處于半癱瘓狀態(tài)。1939年2月,商辦新寧鐵路公司奉令將全線拆除,職工盡行遣散,部分路基夷為平地,部分改為公路,鋼軌運往黔桂鐵路。
中國鐵道博物館的 《股份簿》和 《息折》購自2005年嘉德春季拍賣會,為研究新寧鐵路、乃至早期中國商辦鐵路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因此被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本文圖片均由譚瑞杰提供
記者手記 “到了潭江,火車停下來。車輪沒有動,外面的景物卻開始慢慢地移動了。這不是什么奇跡。這是新寧鐵路上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這里沒有橋,火車駛上了輪船,就停留在船上,讓輪船載著它慢慢地渡過江去……我看著這一切,我感到了一種詩情。我仿佛讀了一首真正的詩。于是一種喜悅的、差不多使我的心顫抖的感情抓住了我。這機器的詩的動人的力量,比任何詩人的作品都大得多!比缃瘢@條中國早期個人籌集資金修筑、堪稱商辦鐵路成功典范的鐵路已經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中,慶幸的是我們還能通過巴金先生的作品《機器的詩》一睹它的風采,當時中國唯一的輪船載運火車渡江盛況隨著生動的文字緩緩地鋪展在我們眼前。一段鐵路,就以這樣的形式,永久地保存了下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